}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/新闻资讯/新闻详情

磷化液的定义与基本原理以及成份介绍

2025-01-06

磷化液的定义与基本原理


磷化液是一种用于在金属表面形成磷酸盐转化膜的化学处理液。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,使金属(如钢铁、锌、铝等)与磷化液中的磷酸根离子发生反应,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不溶性的磷酸盐结晶膜。这层磷化膜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,如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、增强油漆等涂层的附着力等。


例如,对于钢铁表面的磷化处理,钢铁中的铁原子(Fe)会与磷化液中的磷酸二氢锌(Zn (H?PO?)?)等成分发生反应。主要反应式如下:

1737104981060.png



生成的磷酸锌铁(ZnFe (PO?)?)沉淀在钢铁表面,形成磷化膜。

二、磷化液的成分


  1. 磷酸及磷酸盐

    • 磷酸(H?PO?)是磷化液的核心成分之一。它提供了磷酸根离子(PO?3?),用于与金属反应形成磷化膜。磷酸盐则包括磷酸二氢锌、磷酸锰等多种金属磷酸盐,它们的种类和比例会影响磷化膜的成分和性能。例如,磷酸二氢锌常用于钢铁的锌系磷化,生成的磷化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涂装附着力。

  2. 促进剂

    • 为了加快磷化反应速度,磷化液中通常会添加促进剂。常见的促进剂有亚硝酸钠(NaNO?)、硝酸镍(Ni (NO?)?)等。亚硝酸钠可以在磷化过程中起到氧化还原的作用,加速铁的溶解和磷化膜的形成。不过,亚硝酸钠具有一定的毒性,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和环保。硝酸镍则可以提高磷化膜的致密性和耐蚀性。

  3. 添加剂

    • 还会添加一些添加剂来改善磷化液的性能。例如,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磷化液的表面张力,使磷化液更好地润湿金属表面,确保磷化反应均匀进行。缓蚀剂可以防止金属在磷化过程中过度腐蚀,确保磷化膜的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