磷化液磷化的四种方法介绍
2024-05-14
磷化液磷化的四种方法介绍如下:
1. 高温磷化
锰系的高温磷化所形成的磷化膜效果最理想,有很好的耐蚀性和耐磨性,在高温磷化中应用最为广泛。但对部分高合金钢处理效果不好,甚至难以磷化,如25Cr2Ni4WA 合金钢。其常见工艺规范为:
合适的总酸、酸比、磷化时间及降低Fe2 +浓度有利于提高磷化膜的耐腐蚀性能,增加膜重,加入少量镍盐及硝酸盐为促进剂。高温磷化液磷化的优势是其配方成份较简单,磷化速度快,而且高温磷化膜的耐蚀性、硬度及耐热性能较高。但磷化温度高、耗能高、蒸发量大、稳定性差、沉渣多,成本高,形成磷化膜较厚且粗糙,所以一般适用于汽车高速运转的零部件减磨自润滑、耐腐蚀膜层处理,不作涂装前的磷化。
2. 中温磷化
锌钙中温磷化液磷化的磷化膜层结晶细致,耐蚀性较好,较之其他系列磷化膜独具优点,其常见工艺规范为:
中温磷化液磷化速度较快、磷化结晶较细、耐蚀性能好,但能耗较大,磷化膜仍较厚,涂装后涂膜的光泽不好,一般适用于汽车耐蚀性防护层及喷、刷漆的底层。
3. 低温磷化
钙系磷化液成膜速率较慢,通常需中、高温处理,锌钙低温黑色磷化通过加入Mn2+、Ni2+、氧化剂、表面活性剂、发黑剂等,以实现在低温下形成性能优良,膜层致密,耐蚀性强的黑色磷化膜,其常见工艺规范为:
低温磷化成膜动力主要依赖配方中的促进剂等物质,形成的磷化膜薄而致密,平整光滑,槽液稳定,能耗小,沉渣少,维护简便,使用综合成本低,是目前国内外涂装底层处理的主要技术。但低温磷化形成的磷化膜质量不稳定,槽液管理复杂。
中、高温磷化有能耗高、对设备腐蚀大、沉渣多、工艺简单、成本高、效率低、不利于自动化生产等缺点,但磷化膜耐蚀性好,磷化速度快。低温磷化液节约能源,具有成本低、溶液稳定、沉渣少、等特点。但低温磷化的磷化成膜速度较慢、磷化液成分复杂、磷化膜质量差,不适用于大批量产品。